English
文化驿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校园 \ 文化驿站

工大故事:润物细无声——记潘承孝院长和他们的故事

 
在河北工业大学,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一直被师生们铭记。他,就是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汽车、内燃机专家,河北工学院院长、名誉院长潘承孝教授。走过了百余年人生历程的潘老可以毋庸置疑的被称为世纪老人了。在河北工学院师生的心目中,潘老的形象是一般人所不能替代的,不论是在教研室、实验室、办公室、工厂车间,还是教室、学生宿舍、家属宿舍,都留下了潘老的足迹。潘老的风范和师表形象,深深铭刻在河北工学院每个师生员工心中。今天,我们就讲讲潘老和老师同学们的故事。
1988年,河北省民进的一位工作人员专程到天津拜访潘老,在去河北工学院的车上遇到一位上大学二年级的女学生,便问道:“你认识潘承孝吗?”女学生爽快的回答:“认识,我们的老院长潘老,全院的每个学生都认识他,每个学年开始,潘老都在大会上给新生讲话,到学生宿舍谈心。大学四年毕业,许多人认不全学校的老师,但潘老是人人都认识他的”。这朴素的话语代表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心声。而这一年潘老已经91岁高龄了,但人们几乎能看到潘老天天到校上班。
理工科造诣极深的潘老,还写得一手流畅端庄的行书字,因此,敬求其墨宝的人很多,特别是景仰其名望的青年学生,都以得到潘老的手迹为一大幸事。1994年院学生会的一个学生社团组织——临窗文学社精心辑印了一册厚厚的学员作品集,请求潘老题写刊名。潘老在百忙之中答应下来,随后去北京开会,结束会议返津后,潘老立即写了十几幅字样送交院团委转交,但转天觉得没有写好,又重写了几幅让秘书转交,当文学社负责人来领取时,秘书发现“作品集”三字写成了“成品集”,就直接到办公室找潘老再次重写。哪知潘老正在运笔行墨,第三次题写“作品集”。潘老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同学,给他让座,同他握手。倍受感染的这位同学后来在文章里满怀深情地写到:“此时,我感到有一股暖流从老人的手上传遍我全身······仿佛来的不是陌生人,而是自己的孩子、亲人······潘老让我把系、专业、年级和姓名都写在纸上,然后拿起纸来,慢慢念了一遍,好像要把这些都记住......
潘老还特别讲求时间观念,办事守时。他出席会议、参加活动或与人相约,从不迟到。潘老常说:“不守时就是不守纪律,就是不守信誉,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有一次,学院召开大会,领导和老师都到场了,唯独不见潘老,秘书和司机驱车去接也没接到,而此时还下着小雨。正在人们焦虑不安时,潘老来了,原来,他是在接送车迟到后,冒雨步行,穿马路、过市场前来赴会的。如释重负的与会者,对潘老的到来,报以不同以往的热烈掌声。
潘老是出了名的爱才惜才,礼贤下士。逢年过节,经常是在师生还没去给潘老拜年时,他已经出现在老师职工家门口了。在采访魏安赐教授时,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那1989年的2月5日(除夕)的上午,他听到敲门声,打开单元门,站在外边的竟是92岁高龄的潘老。魏教授连忙请潘老进屋,潘老说:“不进去了。我明天到天大去,你们就不要到我家里去了。我今天提前给你们拜年了。”魏教授说:“我当时特别的感动和震撼,潘老为了不让我们白跑,自己亲自过来登上五楼一一给我们拜年......
有人说潘老德高望重、克尽厥职,有人说潘老古道热肠、严于律己,有人说礼贤下士,诲人不倦。这些辞藻用于潘老没有丝毫的溢美和夸张,潘老呕心沥血将其毕生心力都倾注在了河北工业大学的发展上。他对待工作亲躬亲为,润物无声;他厚德载物,甚至对学校一草一木爱护备至,也使得全校师生对其充满尊敬与爱戴。潘老逾百岁而终,堪称学术界德高而寿长的典型。潘老在工作和生活中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他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我们的无价财富。


潘老和学生在一起

潘老和学校后勤工作人员在一起
潘老工作照片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津ICP备05003053号 津教备002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