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教育两委组织开展高校众创空间2021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我校“工学坊”众创空间获得A级(优秀)评定,总成绩在全市48个参评单位中排名第二位。
我校“工学坊”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育人生态, 2021年,在天津市高校众创空间管理系统得分长期位于前三名,基础指标、引导指标和奖励指标3个指标均为满分。
“工学坊”秉承学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创建了“双循环-自孵化大学生创客育人机制”。
以“执行力、教育力、创造力、领导力、思想力”为核心的“五力”内循环,涵盖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实践”四种关键特质,促使大学生由“学魁”蜕变成“创客”。
国内首个基于虚拟币技术的高校众创空间管理系统是我校“工学坊”的“原创特色”,不仅让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还解决了高校众创空间商业氛围沉浸感不足的矛盾,实现了对入驻团队活跃度监测、评优、退出的评价。大学生创客自建课程《创在云端》包括3D打印、数字建模、单片机、专利申报等模块,10月份成功上线学习通平台,学习人数多达5000人次,支撑大学生创客普遍获得75元自主申报专利的能力。毕业大学生创客逐渐反哺众创空间建设,在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经验传导等方面为在校生提供帮助,我校航模协会第一届负责人杜聪聪目前任职航天九院,指导我校航模在2021年获得两个国家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工学坊”还构建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的四创融合外循环。
“思创融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构建,培养了青年学生强国有我的历史担当。2021年度,我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活跃在祖国大地上,获得“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国赛铜奖2个,实现了新的突破。在“专创融合”和“科创融合”方面,构建“金字塔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长需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新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国家级“互联网+”大赛评委等高级智库导师10余人。第四届创新创业精英班结业学员获得省(市)级竞赛奖项140人次,获国家级竞赛奖项74人次,获批知识产权5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2篇,结业学员中37名应届本科生中有12人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受益推免国内985大学研究生。“产创融合”方面,我校2021年获得企业课题152项,资金3万元,机械臂、物联网套装等设备价值29余万元,学校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首批重点建设单位。
内循环引领外循环,外循环推动内循环,内外循环耦合联动,共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得高质量的提升。2021年,“工学坊”新增注册大学生企业2家,入驻团队(企业)达110支。入驻大学生创客1人以学生社团负责人身份获得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3人获河北工业大学十佳大学生,2人代表我校首次同时获得天津市大学生创新特等奖学金和创业特等奖学金。孵化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年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就业80余人,1家康养企业获得社会融资,1家大学生企业登陆第四批“天津场外交易市场高校板”。
创新的运营模式和优异的“孵化”成绩,使得“工学坊”能够在全市高校评比中荣获A级(优秀),“第二名”也让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有了前行的目标和动力。
文图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审核/李世杰